“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文化自信扎根在基层……”近日,一场“洪塘青年说”演讲活动在洪塘街道荪湖社区开讲。洪塘青年宣讲员葛吴丹以多元创新的方式,将演讲与非遗螺钿工艺制作相结合,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演讲现场
“各位居民,还记得去年社区组织的端午香囊制作活动吗?大家一针一线绣出的吉祥纹样,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自信!”青年宣讲员葛吴丹走上讲台,以社区过往的非遗活动为切入点,拉开了“洪塘青年说”的演讲序幕。
葛吴丹细数近年来开展过的非遗传承实践:“从春节的拓印迎春活动,到中秋传统糕点制作,社区始终把非遗传承作为凝聚民心、提振自信的重要抓手。这些活动看似是‘小体验’,实则是‘大文章’,当更多居民主动了解传统技艺背后的历史时,文化自信的种子就已在基层慢慢扎根生长,而这也正是强国复兴的精神底气。”

演讲活动
演讲结束后,现场掌声持续不断。居民李阿姨感慨道:“小葛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这些非遗活动不仅好玩,还蕴藏着这么深的意义,以后社区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积极参加!”
为让居民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活动特别安排了非遗螺钿工艺体验环节,通过制作螺钿首饰盒,将文化传承真真正正从“听”与“思”落到了“做”与“行”的实处。活动中,指导老师向居民详细讲解螺钿工艺的历史渊源及制作工序,“大家看,这些看似普通的贝壳,经过挑选、切片、打磨后,就能变成精美的装饰纹样,这都是传承下来的智慧!”

居民制作螺钿首饰盒
随后,居民们自由结对,开始制作环节。经过一番努力,造型各异、独具特色的螺钿首饰盒陆续完成,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居民对非遗的喜爱与对传统技艺的敬意。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捧着成品,欣喜地说:“第一次跟妈妈学习螺钿工艺,很有意思!”
此次活动是洪塘街道推动非遗传承与基层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也是引导居民从“感知文化”到“践行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洪塘青年说”演讲和非遗螺钿工艺体验,居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