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与科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30日,余杭区中泰街道举行南湖文化研究会成立暨竹笛艺术走进之江实验室活动。现场,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倪伟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嘉励为余杭南湖文化研究会揭牌。该研究会成立后,将开展南湖文化学术交流和公益性活动,挖掘南湖文化资源,打造中泰新的文化名片,丰富余杭历史文化名城内容,让南湖文化在浙江山水间永续传承。

揭牌仪式
郑嘉励说:“南湖文化源远流长,南湖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将开启南湖文化研究的新篇章,要深入挖掘南湖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精髓,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湖文化品牌。”
活动当晚,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长单霁翔通过视频发来贺词。单霁翔指出,余杭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璀璨。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余杭先民就在南湖、小古城一带生息繁衍,到了距今5300年至4300年,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成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自秦汉以来,余杭历代均有先贤对南湖进行治理,蓄水分洪,保一方平安,着名的有东汉陈浑,唐代归珧,北宋杨时,人称“南湖三贤”,可谓人文渊薮。
“余杭南湖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余杭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实事、盛事,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着余杭一代又一代才俊。” 单霁翔表示,余杭南湖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定能秉承并弘扬余杭的创新精神,为余杭的社会文化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单霁翔发来祝贺
“南湖文化底蕴,加上之江实验室创新创业能力、街道的资源服务,三方联动发展,未来大有可期。”中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小平说。
接下来,中泰街道将以余杭南湖文化研究会成立为契机,深挖南湖文化精髓,以“北部腾飞、中部靓丽、南部富美”三横空间布局、“党建统领、治理创新、文化赋能”三纵机制为抓手,充分利用好之江实验室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品牌,使南湖文化研究更好地推动文化赋能,助力余杭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