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推出

时间:2022-06-23 16:27:48

  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犹如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

  2014年6月22日,经过八年申遗路,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课题。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支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携手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共同推出“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

4、山东泰安-戴村坝

1、在2014年9月26日上午召开的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揭牌

  中国大运河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上半叶持续完成的巨型人工运河工程,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市,涉及数以百计的大中小城市。

2、江苏扬州运河三湾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旗下对日外宣期刊《人民中国》杂志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和2016年先后两次组织“京杭大运河自行车之旅”和“再骑京杭大运河”系列报道,通过骑行采访的形式,向日本读者介绍运河沿岸各地的人文景观和发展变化,真实、立体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反响热烈。

5、北京燃灯塔

  今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仍历久弥新,融合悠久历史与当代现实,串联起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共同的文脉与乡愁。此次推出的“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是面向国内外青年人的大运河文化海外内容传播共创项目,旨在结合当代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漫画、音乐及数字媒体艺术等形式,制作发行相关多语种多媒体文化产品,推动大运河文化资源在多元空间中的数字化应用,促进国内外“Z世代”对运河文化的关注与理解,打开海内外青年人了解中国运河文化的新窗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运河故事。

3、江苏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北面夜景

  据了解,2022年下半年“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将开展一系列内容创作及宣传活动:一是出版一套运河文化出版物,从外国人的视角介绍大运河沿岸自然风光、历史文物、非遗文化等,融合文字、漫画、图片、解谜互动等形式,以多语种形式面向国内外发行,引导国内外年轻群体探索运河文化,提升运河文化游径海外热度;二是发行一套数字艺术藏品,深入挖掘各河段运河保护、非遗技艺等内容,打造面向年轻群体的“新国潮”数字艺术藏品;三是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展览,利用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展示运河沿岸人文魅力,通过可视化呈现和互动、沉浸式体验,增强运河文化的可亲可感可知。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 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全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有哪些看点?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提速全面电动战略,奔驰携27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