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法治

遭受噪声污染侵扰可申请诉前禁止令(以案说法)

时间:2022-11-03 11:00:40

  【案情】徐女士与胡女士系邻居。据徐女士反映,胡女士长期、高频率、大音量使用钢琴练习演奏,还伴有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直播钢琴课程、在自媒体平台上传钢琴演奏视频进行展示宣传等行为,而其弹奏钢琴的房间与徐女士家两间卧室仅一墙之隔。

  徐女士自怀孕4周起便深受噪声影响,为此,徐女士及家人多次登门与胡女士协商,希望对方能降低琴声避免对其造成影响,但均未协商一致。其后,由于徐女士产子后其与新生儿更加迫切需要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遂向法院申请诉前禁止令。

  法院经调查了解钢琴位置、是否采取隔音减音措施、弹奏时产生的音量等情况后认为,胡女士在与徐女士共用墙壁空间弹奏钢琴足以达到干扰徐女士正常生活、休息的程度,故向胡女士签发民事裁定书及禁止令,责令其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停止在与徐女士共用墙壁空间内弹奏钢琴。胡女士收到裁定书后,将钢琴挪移到其他与邻居墙壁不相邻的房屋空间,并申请解除禁止令。随后,法院核实现场环境,并确认未继续发生噪声侵扰行为后,出具了解除禁止令的裁定。

  【说法】法官表示,随着我国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保障老百姓的“安静权”也日益受重视。2022年6月5日,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该法亮点之一即在于明确界定了噪声污染的概念和内涵,在超标的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扩大了法律适用的范围,更好地守护老百姓的“安静权”。

  本案中的“诉前禁止令”,是为了及时制止被申请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避免申请人合法权益或生态环境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的临时性救济措施。诉前禁止令是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延伸适用,也为噪声侵扰受害者提供了新的救济途径,拓展了预防性司法措施的适用领域。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bj202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全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有哪些看点?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提速全面电动战略,奔驰携27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