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教育

潜心教书与评职称不矛盾

时间:2022-09-29 14:32:49

  国家提出“破五唯”,破的是“唯”,是不要把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说要完全摒弃这些东西。

  前不久很多媒体报道了浙江衢州的一位中学数学老师,他潜心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但自1998年获评中级职称后,24年里再也没有参评任何职称,心无旁骛地忙于课堂教学。为了鼓励这位“无冕名师”,学校破格授予他“功勋教师”称号。

  媒体在向这位好老师致敬的时候,大多把关注点放在“24年不评职称”上,把这件事作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证明,甚至有人把不评职称跟潜心教学画上等号。其实,这是对这位老师的一种误解,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位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学生中有很好口碑的老师,这么多年在职称上不能有所进步?如果一位“功勋教师”都评不上职称,那么很显然,不是职称评审制度出了问题,就是老师们对职称评审这件事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人在职场,我们都知道评职称的重要性。获评高一级职称,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会带来名利上的收获。但如果认为评职称就是追逐名利,这就把这件事情简单化、“矮化”了。以教师为例,职称评审时会综合评判老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方面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职称评审规则中的那些条款,其实就是教师岗位的职责要求,参评更高一级职称,就是向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努力。潜心教书的老师不仅可以参评职称,而且也绝对应该去参评职称,社会舆论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两件事对立起来。

  不少人认为,在学校尤其是高校的职称评审规则中,对科研成果的要求过高,分散了老师们花在教学上的精力。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误解。网络时代,整个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极为丰富,课堂教学如果拘泥于课本、拘泥于经验,就会“不进则退”。新时代对老师们的知识更新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成了老师们必备的素质,用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衢州这位“功勋教师”为例,他完全可以对自己30年来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加以总结,形成科研成果,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工作,对学生有利,也对他自身的职称晋升是有帮助的。

  国家提出“破五唯”,破的是“唯”,是不要把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说要完全摒弃这些东西。事实上,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给了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位老师无论是潜心教学还是热衷科研,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上升路径。以评促教才是一种良性机制,刻意拒评职称,在认识上反而是有问题的。就像这位老师自己说的那样,希望年轻教师不要学他,该评职称还是要去评,不要耽误前程。我想他这里说的“前程”指的不仅仅是名与利,也包含了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任何规则都会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伤。如果一位好老师24年都未能晋升职称,那么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看看可以做怎样的调整。但是社会舆论切不要将潜心教书与评职称视为一对矛盾,在任何时候,勤勉努力与职场进步都应该双向奔赴才对。

来源: 每日商报 编辑: 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全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有哪些看点?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提速全面电动战略,奔驰携27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